近日,我院教授朱利江在《中国法学》(2024年第3期)发表学术论文《论国际裁判中的司法政策》。
文章指出,无论是规则定向的国际法思维还是政策定向的国际法思维,均承认国际裁判中存在体现国际裁判主体特定价值追求、哲学理念、道德倾向或利益偏好的司法政策。国际裁判主体凭借“国际法渊源”“国际法规范”“条约解释”“附带意见”“司法建议”五种司法技巧将司法政策巧妙地“溶解”在其裁判中。这种司法现象的产生与国际法的模糊性、国际争端的政治性、国际裁判权的独立性密切相关。目前,国际裁判主体在运用司法政策时存在“法治真空”的问题,容易产生不良社会效果,因此应从价值、规范和机制叁个层面着手推动和构建国际裁判中司法政策的法治化。我国已对国际裁判主体表达正当期待,未来还可在国际裁判人员的选举、国际组织决议草案及条约修改草案的提交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中国法学》是中国法学会主管、主办的法学学术期刊,在各类评价体系中,影响因子长期稳居全国法学期刊排名榜首,是中国法学界最具影响、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该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关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为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服务。
朱利江教授现任国际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秘书处副秘书长、亚洲国际法学会国际人道法兴趣小组组长、《中国国际法年刊》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厂厂颁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d Cross (SSCI) 编委等学术职务、以及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移民管理局政策与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部专著、译著,累计发表60多篇中英文论文。国际司法机构裁判的政策分析与理论构建是朱利江教授的近期研究关注之一,之前的相关个案研究陆续发表在《政法论坛》《法商研究》《当代法学》《政法论丛》《国际法研究》《边界与海洋研究》《国际法学刊》等专业学术期刊。